close

        台灣近年來連續爆發塑化劑、毒澱粉、混充米與以及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毒油」事件,這些食品安全事件,不僅讓台灣人民健康遭受傷害,也讓台灣的食品形象大受打擊。

 

      人民以食為天,食品安全是國安的重要課題。而市面上有這麼多的油品,如何才能安心選購?首先我們先來認識油品的種類,食用油分成三種,分別為:

 

    1.   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

大部分為冷壓的油→有較低的發煙點→其特色為以玻璃瓶包裝

 

2.   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

大部分為溶劑萃取的油→有較高的發煙點→其特色為清清如水黃色

 

3.    飽和脂肪酸

在常溫常壓下以固體型態存在

 

(註)各種食用油的發煙點及適合的烹調方式詳見附表-油品小檔案

 

      每種油品油脂精煉程度、油品特性,各有不同發煙點,因此應該依照不同的烹調方式選擇用油,有些適合高溫快炒、有些適合低溫烹調。若炒、煎、炸,沙拉油和葡萄籽油等發煙點較高的油脂較為適合;而冷壓初榨橄欖油發煙點低,較適合涼拌保存營養,苦茶油、茶油、麻油等只要是非經過精煉的油品,皆不適合高溫快炒,比較適合涼拌,千萬別一瓶油煎煮炒炸用到底。例如:炒菜可用芥菜籽油,煎魚時油溫較高可用葡萄籽油,才不會一下就竄出白煙,將有毒物質吃下肚。

 

      至於食用油的包裝,最好選擇玻璃瓶裝,因為塑膠包裝的油容易產生化學作用及有毒物質。而選購食用油時,可以將油品放在光源下查看,若食用油清澈透明、沒有雜質及懸浮物油品,此為品質較好的油,並且切記千萬別購買散裝或來路不明的油。而購買包裝上是否有印製製造廠商名稱及地址,並注意是否有GMP標記」,和清楚地標示製造日期,此為重要的判斷標準。除此之外,也應注意油品包裝封口是否有油漬,若有油滲漏,代表封口不密,這樣包裝的油品容易變質,千萬不要購買。

 

      專家也建議,買油時應該分散風險買小瓶裝並且多換品牌。因為近來連知名品牌食用油都頻頻出包,引發消費者選購時的恐慌,從外觀、氣味,民眾已經很難辨別什麼才是好油,品牌已難作為選購依據,要吃得安心,不妨多換品牌、買小瓶裝分散風險,而且開過的油品應儘速用完,不要重複使用。

 

      家裡的食用油也要有正確儲存方法,油品應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,避免日光照的到的地方和避免放在瓦斯爐邊,使用完畢要立即蓋緊瓶蓋。而食用油有一定的保存期限,若是你發現,家裡的食用油已有油耗味、油臭味的產生,或是色變深、粘稠度增加,稍一加熱便冒白煙,而且一油炸便激烈,起泡的油,就千萬不要再使用,並且記住新舊油不要混合使用。

    

油品小檔案

油品種類         發煙點        適合烹調方式  
葵花油 107℃ 僅耐低溫
紅花油 107℃ 僅耐低溫
亞麻仁油 107℃ 僅耐低溫
菜籽油 107℃ 僅耐低溫
大豆油 160℃ 適合中溫
玉米油 160℃ 適合中溫
冷壓橄欖油 160℃ 適合中溫
花生油 160℃ 適合中溫
胡桃油 160℃ 適合中溫
芝麻油 177℃ 適合中溫
奶油 177℃ 適合中溫
豬油 182℃ 適合中溫
馬達卡姆油 199℃ 適合中溫
葡萄籽油 216℃ 可耐高溫
杏仁油 216℃ 可耐高溫
榛子油 221℃ 可耐高溫
椰子油 232℃ 可耐高溫
橄欖油渣 238℃ 可耐高溫
茶(籽)油 252℃ 可耐高溫
米糠油 254℃ 可耐高溫
酪梨油 271℃ 可耐高溫

 

資料來源:「吃錯了,當然會生病!」陳俊旭(2007 

arrow
arrow

    嘉禾牌麵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